8.8米大采高,神东在全球“采煤圈”里再次跑出了加速度。今年大年初一,神东8.8米大采高在央视《新闻联播》的亮相,更是让神东人的朋友圈刷了屏,大家纷纷为这一超级工程点赞,那么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挑战,神东人在追梦的道路上,又有哪些创新故事,让我们走进8.8米大采高工作面,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
128台支架撑起工作面“超级保护伞”
随着一阵阵转载机启动的轰鸣声,神东上湾煤矿8.8米大采高工作面的超级煤机即将进入开机前的最后准备,“工具带齐了吗?帽带系好了吗?”师傅白云顺手给徒弟刘勇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安全带,毕竟是第一次上手调支架,站在一旁的刘勇显得有些紧张,“咱们先去煤机周围,拉支架的时候,你就站在后面看,看我怎么调。”师傅白云似乎看出了刘勇的不适应,及时给他疏解一下紧张的心理。
刘勇是队上新分来的大学生,师傅白云是世界综采第一队的主支架手,他日常跟着师傅完成一项超级挑战,把8.8米大采高工作面的128台支架调整在一条直线上,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师傅白云要将每台重达100吨的支架,用最短的时间调整到位,时间不超过6秒。
支架到了师傅的手里,简直就是“人机合一”,师傅可以眼睛注视着一排支架,手熟练得就像在电脑键盘上“盲打”一样,快速地操作着每一个按键,拉出来的支架笔直得可以用激光来标对,这种感觉令徒弟刘勇超级震撼,师傅不愧是世界第一综采队的主支架手。
一台8.8米的支架,撑起来有3层楼房那么高,128台支架齐刷刷地一字排开,这阵仗,如同给纵深300米的工作面装上了“超级保护伞”。每台支架最大可以承受2600吨的顶板压力,就相当于把1800辆小汽车的重量压在一台支架上,看似有点“压力山大”,可支架依然屹立不倒,它就像一个灵活的“钢铁巨人”,轻松自如地跟上超级煤机割煤的节奏,尽情地跳出炫酷的“机械舞”。
工作面支架要调成“一条直线”
“虽说我干了这么多年支架工,对我来说调整支架还是一项超级挑战。”师傅白云感慨地告诉笔者,“咱们这个支架采高这么大,它的重心不稳,重心肯定偏高点,支架前倾后仰,左右摇摆的幅度肯定会很大,再就是采高大了以后,视线肯定会不好,加上煤层底板高的高、低的低,调整支架的时候,它会不听你的话。”然而在刘勇看来,液压支架就像是8.8米工作面的“护身符”,主要作用是保护工作面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只要不影响安全生产就行了,可师傅为什么总要把128台支架调到一条线上,这让他难以理解。
神东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队长王旭峰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一条线就好比木匠打出的一条标线,工程质量的好坏就看这条线,等于说,超级煤机走不走直线,全看支架,8.8米大采高的威力能否发挥出来,产量要提上来,底板要控制好,支架必须调成一条线,这样煤机司机就可以放开胆子,无所畏惧地割好每刀煤,割煤速度还能提高将近一半,出煤量也会成倍地增加。
多出一刀煤,就是3000吨的产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工作面每调齐一次支架,就能割出一刀煤,一个生产班最多出过9刀煤。煤机司机呼永刚是这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呼师傅用遥控器操控225吨重的超级煤机,在3层楼高的煤壁上割煤,精度不能超过5厘米,相当于“精雕细刻”,难度超乎想象,挑战需要5个支架工的默契配合,呼永刚将要和师傅白云来一次完美的合作。
呼永刚告诉笔者:“去年的3月20日,记忆非常深刻,当时割第一刀煤的时候,吓得不敢往前开,感觉驾驭不了这个庞然大物,4.3米的滚筒直径,煤机高度近5米,长度超过18米,当时觉得心里没底,生怕煤机跑偏了。”
5厘米对于8.8米的煤壁,几乎没啥差别,煤机司机除了要让煤机不“跑偏”,还要保证4.3米直径的大滚筒在3层楼高的煤壁上扫出两条“平行线”,误差要控制在5厘米左右。尤其在煤机“变坡”过渡的时候,煤机司机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煤机滚筒就提高到20厘米了,五六刀煤就调整不过来了,工作面的“一条直线”就变成了高低起伏的“波浪线”,这样的状况不仅影响了出煤效率,而且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多隐患。
管理技术创新为运行“保驾护航”
面对这种挑战,队上给煤机司机们定制了特色的“三维模拟割煤”训练课,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熟悉超级煤机的各种操作原理,经过长时间的磨炼,煤机司机呼永刚早已摸透了煤机的“性子”。超级煤机在呼永刚的手里,就像是一个“玩具模型”,然而当煤机停机检修的时候,检修工们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8.8米高的支架,检修人员每天都要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登高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就拿煤机换大件来说,就是最有挑战的一场硬仗,煤机滚筒32吨,摇臂33吨,检修人员既要把它安全地拆下来,还得安全地装回去,起吊拆装就是一次超级挑战。
这么高,还要起吊500多斤重的吊链,怎么把设备和人员安全地送到8.8米的高度,王旭峰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利用一个自动提升器,既能保证安全,又可以起吊过重的检修工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提升器给8.8米大采高解决了高空作业这个难题,大家给它取了一个超酷的名字——“小飞人”,检修工李国田操控“小飞人”,将3台500多斤的吊链,分别吊运到了支架的顶板3个安装点上,每台吊链可以起吊20吨重的设备,三点合力可以将33吨重的煤机摇臂安全地提升到合适的安装方位。完成一次起吊拆装,“小飞人”的功劳不可小视。
对王旭峰来说,其实,世界第一采高最大的挑战是安全,采高大,煤壁片帮就厉害,顶板压力不稳定,时常影响安全生产,为了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工程师们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想,利用威震技术,给煤层顶板安装了传感器,相当于给煤层顶板做了一次“心电图”。生产中,可以收集煤层顶板的实时动态信息,地面监测人员可以根据这张“心电图”,提前预测煤层顶板“情绪波动”,给8.8米大采高的安全多买了一份“保险”。
在8.8米大采高工作面,像这样的“保险”传感器还有很多,工作面有配套设备200多台,光一台支架就安装了6个传感器,怎么才能把这些海量的“安全信号”数据及时传回地面,神东信息管理中心牛亚军带领他的创新团队,给工作面铺设了千兆无线网络,采用双通道的形式,有线和无线并用的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将每台设备的监测数据安全地传给地面监控中心,相当于给8.8米大采高装上了安全的“大脑”。
有了“大脑”,连接了网络,安全有了更多保障,那么8.8米大采高工作面生产的原煤怎么运出去?这个问题,工程师们早就想到了应对办法,给大采高量身定做了一部带宽1.8米的胶带运输机。可别小看了这条皮带,工程师还给皮带安装了智能芯片,可以同时记忆过煤量和皮带的使用寿命,皮带运转中托辊还能自动发电。
“我们一次性采全高资源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样可以做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神东还是做了非常大的示范效应。”设备管理中心王金辉是8.8米支架的设计参与者之一,他说出了神东为什么要上8.8米大采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