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的时候,汽车业将首先受到冲击,而且,历来都是如此。
受金融信贷紧缩影响,北美、俄罗斯等传统汽车市场正面临极度萎缩的窘境,而起步晚、发展不顺的中国汽车金融信贷业务却让中国汽车市场因“祸”得福,暂时避过了这场汽车金融危机的冲击波,但这似乎并不能舒展国内汽车经销商们紧锁的眉头。因为在销量低迷的情况下,紧缩的金融政策同样勒紧了汽车经销商们贷款的“布袋口”。
车市因“祸”得福
虽然信贷紧缩给美国等以贷款消费为主要手段的汽车市场沉重打击,但由于国内汽车金融信贷业务开展较晚且并不顺利,因而信贷危机带给国内汽车经销商购买力下降的负面影响反倒非常有限。
由于中国消费者近乎顽固的一次性付款消费习惯,个人汽车贷款消费的热情并未随着汽车市场的连续“井喷”而升温。通过消费信贷方式实现的整车销售比例非常低,根据新华信公司2007年的统计数据,国内消费者贷款购车比例仅为6.6%至7.0%。而在汽车工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日等国家,60%至80%的整车销售是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实现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汽车金融信贷起步较晚,曾经一度因为征信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坏账,导致国内汽车金融一度停滞。直至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出台《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之前一直沿用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才进一步得到规范,逐渐专业化、规模化。
由于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基本属于起步阶段,每家公司几乎都处于亏损或者微利运营的状态。据悉,根据欧美日等成熟汽车市场的统计数据,汽车消费贷款额占汽车销售额比例(即业内所称之“穿透率”)要达到25%左右,汽车金融服务才会盈利。而国内即使是运作成熟的部分汽车金融公司,目前整体的穿透率都仅仅在15%上下。即便是国内业绩最好的福特汽车金融公司,虽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去年已经达到1万辆,其穿透率仍然未能接近20%。
因此,就在美国、俄罗斯等以贷款消费为主要购车手段的市场因信贷紧缩政策影响遭到沉重打击之时,国内汽车市场却因“祸”得福地躲过了这一劫。
命运由厂家决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汽车经销商是最先感受到市场危机的一部分人,虽然国内的零售贷款开展率不高,消费者购车意愿不会受信贷缩紧的影响,但是在销量不佳、急需银行信贷以缓解资金压力的情况下,经销商们渐渐发现,信贷融资开始变得困难起来。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笔者表示,过去在经销商的队伍中有三三现象,即1/3盈利,1/3持平,1/3亏损。但是现在的形势是二八比例了,20%可能会盈利,剩下80%则大都出现了亏损,宏观经济因素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影响非常强烈。
(源自:人民网-市场报)
不少汽车经销商近期发现,银行的放贷条件越来越严格。“我们目前只能尽量调整库存结构,让手头的资金流动起来,同时希望国家尽早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北京一位奇瑞汽车经销商如是说。
北京京宝行汽车销售公司董事长黄坤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出了经销商普遍的心声:“经销商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厂家下一年准备怎样发展,准备在中国投放多少辆车,对中国市场怎么估计;第二,关注明年有多少人能够来买我们的车。”
■编后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实体经济饱受风雨洗礼,此前曾极大地推动欧美、俄罗斯等国汽车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汽车金融业务,此刻却变成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美国汽车业巨头通用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正在酝酿的合并重组即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其实,每一项销售利器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还是看使用的程度与时间节点。中国因为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2006年时,国内个人购车贷款的呆坏账超过1000亿元,所以对这方面的发展显得相对谨慎。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汽车金融发展的相对滞后却恰恰给了中国汽车业一次避风头的机会。而俄罗斯则因为学习欧美汽车金融发展模式太深,此次便成为了那条被欧美汽车金融危机殃及的池鱼,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在7月份戛然而止,9月份更是有多个品牌出现销售负增长。
我们此刻还无法断定汽车金融会给全球汽车业带来多大的伤害,但危机正在步步逼近,是时候转变汽车工业发展模式了。
(源自:人民网-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