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村民叶兴发指着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感慨地说,曾经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不少村民和他一样,陆续从县城回迁,过上了田园幸福生活。
小洞村矿产开采历史久远,粗放开采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那时这里晴天遍布煤灰,雨天山体滑坡冲毁田地。从矸石坡渗下来的雨水含有硫化物,不仅污染水源还毁掉水稻,村民纷纷搬走。”东村乡乡长廖桥生说。据了解,兴国县废弃矿山达4861亩,其中3700亩亟须治理,涉及24个乡镇93个行政村。
环境就是民生,矿山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2020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江西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明确社会资本可参与生态修复。修复新增的农用地,验收后可参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使用,社会资本按协议约定取得各类指标流转收益,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兴国县、永新县、横峰县被列为全省市场化生态修复试点县。
2020年5月,省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全额投资1.7亿元,拟分三年完成兴国县3700亩废弃矿山修复。小洞村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市场化推进的矿山修复项目。经过一年多生态功能恢复和人居环境治理,小洞村项目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余亩,保护周边130余亩基本农田,恢复生态功能区面积800余亩,林草覆盖率达90%;二级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县域内约30万人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项目新增耕地80余亩、林地420余亩,可腾退建设用地指标500余亩。项目区内种植的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年直接收益可达500余万元;带动当地100余名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为废弃矿山重披锦绣绿装,如今的小洞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大部分村民迁回来,还盖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