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连绵、村道整洁、果园飘香……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略下村掩映在葱绿的山林间,目之所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有大小煤矿38家,是一片山体破坏严重的采煤沉陷区。
“过去,家家户户外墙几乎都有一层煤灰。8年前,政府开始对这些矿山进行整治,村子逐渐开始大变样。”村民文招明说起村里的变化,笑容满面。
略下村的景象是安源区生态环境“蝶变”的缩影。安源曾经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煤炭产业也曾经是安源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然而,挖出了“金山”,却毁了“青山”。尽管靠山吃山让当地群众富了起来,但是常年低层次、粗放式的开采,对耕地、山林造成了严重破坏,留下了抬头难见日、低头见煤灰的环境问题。
昔日的“生态伤疤”该如何愈合?开展生态修复是主要路径。近年来,安源区大力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坚持“保护为先、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按照“重点突出、分类施策、阶段治理、全面复绿”和“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对略下村烂泥冲、杨梅塘(阳光花海)、青山村、光辉村等区域进行废弃矿山环境治理。
“我们按照‘生态修复+N’模式,将废弃矿山打造为工业平台、‘辣文化’产业园、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和文旅景区,已修复废弃矿山108座,实现了从‘地下开挖’到‘地上开花’的转变。”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源分局局长李继来说。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后,如何管护好、运营好?安源区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将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种植相结合,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进安源区青山镇显民家庭农场,只见满山柚林挂满了金黄色的金兰柚,柑橘基地硕果累累,油坊里的茶油香气四溢。显民家庭农场是原先青山矿区的一部分,农场负责人钟显民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将撂荒的废弃矿山和村民手上零散的荒山集中起来,种上油茶树和水蜜桃、柑橘、金兰柚等果树。经过数年的发展,显民农场成为四季有瓜果、全年好风景的乡村景点,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
安源区副区长杨树介绍,截至目前,安源区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约9158.6亩,横龙街略下村阳光花海和青山养生小镇“矿山生态修复+旅游项目”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废弃矿山真正实现了“披绿”又“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