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我国经济稳增长目标,我国粗钢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或继续维持 10 亿吨和9.5 亿吨左右的水平,带动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等原料持续维持 13 亿吨、3600 万吨、1400 万吨的绝对需求高位。目前,我国金属矿产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 40% 以上的份额,其中,铁矿石消费占比达到62%。巨大的消费量使得我国金属矿产品进口数量与日俱增、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价格节节攀升。如何有效维持一段时期内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仍然是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近日,在由矿业界主办,北京矿世科技有限公司、三匠联合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第二届中国国际矿业投资与发展高峰会议”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就铁矿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读并提出相关建议。
范铁军在会上发言
01全球铁矿石一段时期内将供大于求
影响全球钢铁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成本控制和钢铁下游需求。钢铁行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钢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各行业对钢铁的需求,进而影响着钢铁产品的价格。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萎靡,波及广泛而深远,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钢材需求萎缩,直接影响着我国钢材的出口。同时,各国内部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对钢材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范铁军在分析全球铁矿行业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时表示,2022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95亿吨,同比下降2%。基于对全球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量的分析,预测“十四五”后半期全球主要钢材消费地区将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全球钢材消费量呈现小幅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从需求端来看,据生铁产量测算,2022年全球铁矿石消费量约22.58亿吨,同比下降3%。预计未来中国生铁产量将在减量调整区持续较长时间,铁矿石需求和生铁产量将保持同步;全球其它国家新增铁矿需求基本刚好弥补中国下降份额,全球铁矿石需求总体呈现平稳态势,近期仍有下降可能。从供给端来看,2022年全球铁矿石产量约24亿吨。近年四大矿仍有部分铁矿石产能释放,以增加产能或补充即将关闭的产能,且伴随非洲部分铁矿山的生产,全球铁矿石供应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展望中长期,随着全球铁矿石需求减少,高成本和低品质矿逐步退出,未来铁矿石供应将逐步减少。整体来看,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的态势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02我国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将逐步增加
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近期,国家多项政策为新一轮找矿指明方向。
从国内铁矿市场来看,2022年,需求侧不足导致我国钢材消费量同比下降3%。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相关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钢材需求量将呈波动下降态势,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对此,范铁军表示,在产业政策指导下,我国钢铁行业以产能产量双控为基础、以超低排放改造为抓手、以能耗双控为驱动、以智能制造为举措、以低碳转型为导向,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
流程结构调整方面,“双碳”目标下,随着我国钢铁行业向峰值区中后期发展,废钢资源、电力等支撑条件逐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钢铁流程结构调整、加速电炉钢比例提升,但调整周期可能会较长。原料结构调整方面,环保政策、产业政策、高炉大型化等多因素,将助推我国高炉炉料结构向“球团增、烧结降”方向优化调整;随着低碳冶炼工艺和技术创新,高炉流程用传统铁矿石原料需求将逐渐减少,对高品位矿石资源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
针对我国铁矿需求现状及趋势,范铁军从4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预判。国内矿方面,近年来,我国铁矿产量呈先降后升态势,2022年全国铁矿原矿产量9.68亿吨,折成品矿约3亿吨。未来国内矿产量将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维持一定的供应能力和资源保障水平。进口矿方面,近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022年达到11.07亿吨;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呈先升后降态势,2022年约占铁矿石总消耗量的79.8%,进口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水平。随着我国废钢利用量提升,铁矿石需求整体下行,加之国内矿石在“基石计划”的顺利实施下产量提升,进口矿量将大幅下降。权益矿方面,2022年我国海外权益矿产能约6290万吨。考虑目前主要海外铁矿项目进展情况,随着“基石计划”的推进实施,“十五五”期间我国海外权益矿量有望进一步提升。铁矿石价格方面,2022年铁矿石价格先扬后抑,巨幅震荡。近期铁矿石价格受“强预期”和市场投机炒作影响出现大幅攀升,但目前终端需求预期兑现持续存疑,高位价格支撑不足。长期来看,“强预期”终要回归理性现实,铁矿石价格将回落至合理区间。
03废钢资源供应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废钢作为再生钢铁原料,是重要的铁元素来源,是钢铁工业的绿色原料,对铁矿石具有一定替代作用。采用废钢与采用铁矿石作为铁素来源,对铁素资源结构、能源结构和流程结构,对资源、能源消耗和各类排放,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钢铁蓄积量将达到120亿吨,废钢资源年产出量将达到2.7亿-3亿吨;2030年,我国钢铁蓄积量将达到132亿吨,废钢资源年产出量将达到3.2亿-3.5亿吨。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谈到工业碳达峰和绿色化转型时表示,今年将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2023年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分析认为,近期随着基建市场开工,钢材成材终端需求逐渐走强,钢企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盈利情况也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支撑废钢价格上涨。但目前钢企利润微薄、钢价继续上行动力不足、钢企废钢到货量处于较高水平,且商家有加紧出货意向,或将抑止废钢价格继续上涨。预计短期内废钢价格涨跌两难,钢企将依据库存等情况小幅调整采购价格。
针对废钢市场的发展趋势,范铁军表示,通过对我国废钢资源产生量与钢铁积蓄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并结合近年国内废钢实际供需情况测算,随着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废钢资源产出量将进一步增加,叠加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政策的放开,预计我国废钢资源供应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同时,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废钢加工企业骤增,竞争越发激烈。目前国内废钢资源有限,尚不足以支撑电炉钢快速发展,而且钢铁企业废钢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废钢资源保障能力,建议加快打造废钢资源回收产业体系,完善废钢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引导钢铁行业废钢资源高效利用。
04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资源保障体系
铁矿石作为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对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压舱石作用。
范铁军表示,我国铁矿资源保障存在的本质问题是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国内铁矿资源总量大,但以贫矿为主;进口量大、占比高且来源集中;境外铁矿资源投资进展缓慢,总体成效不明显;铁矿石金融属性强,定价话语权缺失;供需双方市场地位不对等。目前,我国铁矿保障能力仍然严重不足。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不仅严重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安全,也使钢铁行业大量利润被国外矿山企业攫取。
他建议,我国钢铁行业应加快建立长期、稳定、高效、多元的资源保障体系。要充分高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稳定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促进形成国际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原材料保障格局。还应通过内外矿共同利用、形成战略供应链、保证一定权益矿比例、加强海外多资源基地建设、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加强铁矿运输通道风险防范、利用并完善原料金融贸易体系及相关衍生品等路径,着力构建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源保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