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记者从2024年全省地质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河南省能源资源勘查成果丰硕,全省地质系统新提交大、中型矿产地16处,新增或升级资源量金36.68吨、银1151.63吨、铝土矿1223.44万吨、铅锌88.56万吨、萤石215.22万吨。
近年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多个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找矿突破项目库,2024年初步落实项目预算资金1.96亿元,进一步巩固陕州—新安铝土矿、桐柏金银矿、豫西地区金多金属矿、豫西南金红石萤石矿等资源基地建设。其中,省地质局资环三院在灵宝市函谷关参与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评价项目,发现油品质量好、勘探开发价值高的工业油流。
地质勘查方面,省内,在西峡发现大型晶质石墨矿,估算矿物量100万吨;在唐河探明平均厚度为2.74米的铜镍矿床;在栾川查明萤石矿物量45.2万吨,提交一处中型萤石矿;在灵宝发现大型银矿。省外,对新疆东戈壁钼矿补充勘探,累计估算钼金属量43.75万吨;在内蒙古实施的朱拉金矿勘查项目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50吨。境外,在东南亚探明大型重稀土矿1处,提交金金属量8.7吨、铝土矿资源量1.2亿吨、生产黄金310公斤。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截至去年年底,中牟页岩气项目累计抽采超150万立方米,实现管网利用100万立方米;煤层气地面抽采累计产气量超过3000万立方米。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有力。“河南秦岭东段山水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成功谋划南阳、鹤壁两市生态修复项目,助力“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组织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完成42个县区4594个矿山的水土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成果名列全国前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实施,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0.2万亩、湿地2.3万亩。主动承担河南省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开展卢氏县寺合院锑矿区废弃矿井封井回填示范项目的勘查设计,彰显地质豫军的责任担当;谋划参与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组织实施“地质旅游河南行”活动,进一步提升河南地质在文旅文创产业发展方面的社会影响力;探索城市地质调查的郑州模式,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鹤壁“黑山头玄武岩矿”、济源“下冶煤铝土开采区”2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入列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全省地质系统推动矿物新材料、清洁能源产业化,做大做强地质产业,为我省培育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作出应有贡献。根据省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2023年,全省地质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1.29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27.7%;利润总额518.3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29.4%,地质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高纯石英资源勘查和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已建设试生产线,产业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地灾防治支撑作用更加彰显。2023年,我省在13个地质灾害易发区(省辖市)设立工作站,构建全省地灾防治专业化服务网络。在主汛期,派出技术人员近3万人次,对全省70多个地灾易发县(市、区)的地灾隐患点进行核查、排查、巡查。在“七下八上”关键期和雨雪冻融等重点时段,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响应,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发生的18起灾情和6起地灾险情中,及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均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省地质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地下水污染快速识别与风险监测管控技术”完成成果验收,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建立的铌钽矿石中铌钽及伴生元素分析获批为行业标准,补充完善了自然资源技术体系。开展的土壤地下水系统铬污染机制及原位联合修复研究,可以准确预测污染物的运移情况,形成的联合修复体系为工程实施提供精准指导。河南省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北斗系统河南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24年,我们要在新一轮找矿行动中彰显新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作出新贡献,在科技创新中取得新成就,在产业发展中构建新格局,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助力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发挥更大作用。”省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迎军说。
寻求突破,推动地质工作再上新台阶,未来一年要抓好哪些重点?
找准“主攻方向”,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我省地质系统将围绕经济发展需求,紧盯重要矿种、重要矿集区,力争取得更大成果,形成“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强化铝土矿、高纯石英、铜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谋划地质找矿重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加快推进“武当—桐柏—大别”找矿行动,尽早实现突破、取得成效。加大清洁能源勘查力度,以我省重要成矿远景区为重点,瞄准页岩气、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快开发利用,助力实现“建产稳产”更大突破。
突出项目为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施河南秦岭东段山水工程与南阳、鹤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谋划申报丹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和郑州、安阳等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动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提升。做好水文地质与生态地质基础调查,积极参与新一轮水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掌握郑州及中原城市群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地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站位全省、放眼全国,全力以赴拼经济,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特色+品牌+规模”的发展格局。加强勘查开发,加快对已探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我省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矿物材料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开展科研攻关,在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上多做文章,推动新兴产业破冰抢滩、培育壮大。加快推进三门峡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着力培育新的油气资源接续基地,提升我省油气资源的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