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涪陵区珍溪镇杉树湾村采访时看到,成片的水稻田绿浪滚滚,在蓝天下尽显蓬勃生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落凼深沟,四周山石裸露,寸草不生,还有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2020年,涪陵区启动矿山综合治理,负责矿区开采的重庆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昇大业”)边开采、边修复,边造田、边造景,建设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最终与高校联动,运用“力学治沙”技术修复矿坑,打造出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的高标准农田。
早在2016年,涪陵区便对长江岸线进行了统筹规划,划定了矿石开采区、禁采区。被纳入定点开采范围的杉树湾村,吸引砂石龙头企业恒昇大业进驻打造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总投资20多亿元,矿山年产能达1850万吨。
“原来这都是鸡窝地、巴掌田,农业种植产量低,效益差,村民收入结构单一,大多只能外出谋生。”村支书张彦介绍,恒昇大业在此开矿时,村民也担心矿山开产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然而,恒昇大业自2020年起对生产矿山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矿山生态重塑方案。通过清理危石、分级放坡、修理高陡边坡,施工队对矿区进行地形重塑,在实施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手术”后,一块块宽阔平整的良田被平整出来,工人们种上庄稼,复垦还林。
2021年初,占地面积约20亩的1号矿地完成修复,曾经的“乱石窝”变作大片平整的耕地,恒昇大业聘请周边村民栽种水稻,开垦出矿区里第一块试验田。尽管修复效果不错,但算下来,每亩地的修复成本高达十几万元,高昂的成本让开发企业犯愁。
“如果不购买覆土,修复成本不会这么大。”恒昇大业相关负责人史炯直言。
解题思路的打开,始于一场校企间的“双向奔赴”。2022年4月,重庆交通大学团队带来了“沙漠土壤化”技术,在2号矿地修复中,他们运用这项技术,将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渣改良成土壤。
矿山开采的废渣原是一把把松散的石粉,轻轻一捏就散开了。“沙漠土壤化”技术的“密码”,是使用植物黏合剂给沙子之间施加某种约束关系,从而让沙子获得土壤一样的力学特性,拥有存储水分、养分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在此之前,重庆交通大学的这项技术,就先后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阿坝州等地取得成功。
“运用这项技术,每亩地的改造费用不到原来的1/4,而且改造周期短,对场地、自然环境要求不高。”史炯说,几年来,他们将矿坑变作良田,累计治理面积达500余亩。
目前恒昇大业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推出了生态大米、榨菜礼盒等农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