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县是赣南矿产资源大县之一,矿业开发为于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矿山开采活动也给当地的地貌形态、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带来了破坏。
因历史原因和采矿技术限制,以及早期的“重利用、轻生态”开采模式,导致于都县矿产资源开采失度,引发资源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安全隐患等系列危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保压力巨大。
近年来,于都县自然资源部门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不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清理历史遗留“生态旧账”的同时,强化在采矿山的监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生产全过程,在统筹兼顾矿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平衡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下足功夫,确保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新的“生态包袱”,有效推动生态文明与矿业经济全面发展、相得益彰。
废弃工矿地高效利用“一举多得”
矿山长期开采,必然会形成部分废弃工矿地,这些废弃工矿地若不高效利用,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来开展生态修复。基于这一点,于都县加大矿山监管指导力度,指导企业优化矿山用地选址选线,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做到节约集约用地。
在该县某银矿改扩建项目实施之初,县自然资源部门便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废弃工矿地,将其规划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改造用地资源,合理建设为办公区、加工区和生活区。此举既解决了因企业生产经营扩大而新增占用损毁土地的问题,又有效地解决了废弃工矿地生态修复问题,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起到了“一举多得”之功效。
数智科技赋能资源“物尽其用”
于都聚焦创新驱动发展,重视数智科技推动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优化开采工艺系统设计和设备更新,力争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物尽其用”。
该县某银矿作为江西首家更新高科技设备,使用永磁电机进行自动分解、自然抛废的企业,其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工艺、智能矿石分拣等开采工艺系统有效降低了选矿成本和尾砂排放,分选出来的废石,还可以作为建筑砂石骨料销售,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从源头上有效管控新增废石、尾砂堆放压占土地、林地问题,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源头管控采选废弃物“即采即填”
矿山资源被大量开采后,会留下大面积的采空区,形成开采活动中的安全隐患。采选后的大量尾砂废石的堆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等,严重影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
于都县注重在采矿山“边生产边修复”,要求企业将生态修复链条由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延伸,指导企业生产源头控制和减少对地质环境和生态胁迫的因素,从而实现绿色开采。
“改变思路方能带来出路,要矿业经济发展,更要绿水青山。”于都县自然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表示,于都摒弃了之前的“先破坏后治理”的矿业经济发展思路,转为“边生产,边修复,逐绿前行”的模式,通过科学划定勘查开发区域、科学设置采矿权、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开发利用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企业加大技术革新等各类手段,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确保矿山企业“价值”与“颜值”并存,确保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