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现场会即将走进湖北保康。作为鄂西的一个山区县,保康拥有13座非煤矿山,这里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让国家如此认可呢?
3月19日,记者驱车前往保康,探寻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湖北答卷”。
AI秒级风险研判,矿山安全监管从“人防”走向“智防”
“宦某某,请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3月19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保康县马良镇的龙蟒磷化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发现,其大屏上显示了正在井下工作的诸多场景视频。突然,指挥中心应急广播发出通知,要求刚离开撬毛作业现场的安全员马上回到岗位。1分钟后,宦某某马上回到岗位,风险解除。

湖北龙蟒磷化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大屏
巷道深处,挂轨机器人沿轨道“丝滑”巡逻,红色激光束扫过高压配电柜,温湿度等数据跃上调度中心大屏。这一位“钢铁哨兵”24小时不休息,上岗后已替代4名人工巡检员,预警设备高温16次,实现“险情不过夜”。
据湖北龙蟒磷化工公司总经理唐仕学介绍,这一套系统是公司与格瑞曼矿业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出AI“迈灵”系统,其集成生产调度、风险辨识等,实现DeepSeek大模型与矿山生产“血管级”融合。“之前我们是靠人来防,效率太低,现在通过智能大模型来预防,不断规范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让他们有安全意识,也降低了其安全风险。” 他说。
格瑞曼矿业科技公司研发总监刘亚翔告诉记者,公司在井下安装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风俗、顶板位移、微震地亚等十大类108个传感器,一旦发现隐患信息立马预警。另外,还在井下重点区域安装了32路AI智能视频监控,将对脱岗、未带安全帽、闯入危险区域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实时抓拍和智能设别。
“每天有20多名工程师在向“迈灵”系统投喂行业的公开数据包括政策法规、标注规范等,我们还将该矿山涉及的25个风险单位、445项有害因素及1305项风险管控措施都录入到系统的知识库,让系统能够智能识别隐患风险点。“刘亚翔说。
保康县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徐远立最近两周都在龙蟒磷化工公司驻点办公。他表示,龙蟒磷化工公司是保康县2家省级智能化试点之一,他正在全力协助该公司加快完成试点。
“我们保康县目前有2座省级智能化试点,预计都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验收,楚磷化工、楚烽化工2家市级试点将同步推动智能化试点,而竹园沟、尧化股份2家也要适时启动,而另外的7家中小型矿山将在全生产流程中的凿岩、通风、运输等环节中推进机械化。”
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长铭表示,从人力到算力,保康矿山安全监管跨进了新时代,迈向了智能化。大数据、智能化是矿山企业的必由之路,只有结合各自矿山实际,将所有场景汇集一起,通过智能化分析,主动推送不安全行为,积极整改形成闭环才能达到安全。
废矿生态化利用,建菌菇基地、景区、博物馆
据悉,尧治河村曾经是全国知名的磷矿开采区。上世纪80年代,全村人绝壁凿路、开山采矿。最高峰时期,全村有大大小小的矿洞120余个。而如今,这些废旧的大小矿洞都已被生态化利用,成为当地的知名景区或产业基地。
3月20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的食用菌基地。让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个菌菇基地并不在室内,而是在废旧的矿洞内。
据尧治河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片遗留下来的废弃矿道面积有60多万平方米,目前菌菇种植的面积已达到了6万多平方米,300万棒的食用菌,每棒一年可以出四到五茬,300万棒年产量可以达到1500万斤,产值可以达到8000多万元。
而一墙之隔的三界洞天景区,也是由废矿洞改造而成。记者走在洞内仙气渺渺,孙悟空、嫦娥、哪吒等神话人物不时出现在眼前。
据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国庆期间,这个景区爆火,不得不限人流。当地人气超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磷矿博物馆等两大博物馆,更是废矿洞回填改建。
据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介绍,52公里的矿洞带全部开发利用后,将形成集无公害食用菌和蔬菜种植加工、洞藏酒系列主题景区、文化休闲娱乐业态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群,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年利润可达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