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是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的5周年。这是国家出台的关于砂石行业的专门的指导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砂石行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强调砂石行业要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五年实践
砂石走上绿色化工业化的道路
五年来,《指导意见》对砂石行业高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机制砂石规模化发展、替代砂源应用扩大、绿色生产体系构建、非法采砂治理与资源规范开发等多个方面。
机制砂石规模化发展:通过推动机制砂石产业布局优化和产能升级,机制砂石占砂石总产量的比例提升至目前的85%以上,形成了以机制砂石骨料为主、天然砂石为辅的局面,有效缓解了天然砂石资源枯竭的压力,有力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的资源供给。
替代砂源应用扩大:尾矿废石、疏浚砂、固废再生砂等替代砂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例如长江流域疏浚砂年利用量超2亿吨,尾矿制砂技术推广至全国20余省份。
绿色生产体系构建:在中国砂石协会提出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砂石骨料4.0及4.0+模式引领下,我国砂石行业构建了完整的物尽其用、生态友好、永续发展的绿色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全产业链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还可以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非法采砂治理与资源规范开发:河道采砂整治成效显著,非法采砂案件数量较2020年下降60%以上,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实现采砂规划全覆盖。海砂开采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沿海省份建立“开采-运输-使用”全流程监管体系,工程质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未来,砂石行业在房地产
与基建变局下的适应性进化
当前房地产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2024年同比增速降至2.5%),导致传统砂石需求占比下降,但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政策或形成局部增量。
基建投资托底作用: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如水利、交通、新能源项目)持续推进,预计未来基建砂石需求还会有所增长,尤其是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需求较为强劲。
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绿色低碳深化,高品质机制砂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再生砂石、固废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或将成为主流之一,碳排放核算将覆盖砂石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要求进一步收紧。
区域化布局强化:依托“一带一路”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新疆、成渝等地区将新增砂石产能,减少跨区域运输成本。
智能化与标准化升级:5G、物联网技术和新能源应用于矿山开采和运输环节,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地方政府将持续落实主体责任,严控新增产能违规投放,加强环保和安全生产监管。砂石资源税改革、绿色金融支持等市场化手段将引导行业向集约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指导意见》实施五年来,砂石行业成功实现了从粗放式增长向绿色集约的转型发展激发了砂石市场的内生韧性。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结构性调整,砂石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砂石行业需进一步适配基建和房地产的结构性需求,强化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以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