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10日,浙江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交流会和2025年全国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将在温州举办。全国、全省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从业者400余人将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温州海螺集团旗下浙江星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将在会上展示“三废”变“三宝”的固废处理新技术,为“两山”理念的实践和“无废城市”的建设集中贡献“温州方案”。
点泥成石 循环利用
“三废”变“三宝”的海螺首创
建筑淤泥、河道疏浚泥、工程渣土等城市固废的消纳处置,一直是困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环保难题。据统计,全国的固废历史堆存量高达800亿吨,温州每年约有4000万吨渣土固废产生。如何科学有效处理,让淤泥、渣土“变废为宝”?星创环保首创的“淤泥制石”技术,就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记者在星创环保生产车间里看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堆稀松的淤泥经过泥料预处理、混合搅拌、均化布料、真空压制、磨抛加工等工序后,竟“神奇”地固结成硬邦邦的石头,成为了一块块无机生态石。这种生态石可代替天然石,用作路沿石、铺地石、装饰石等。
“整个固化过程采取免烧工艺,无需烧制,脱水压制出的水可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无废生产。”据星创环保项目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这种“以淤泥状一般无机固废为主材的无机人造石及制备方法”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核心技术包括改性分离、免烧固化、催化速凝等。
此前,作为温州老牌民企的海螺集团一直在食品、伞具、特钢、生物医药等领域深耕。海螺集团总裁邵少卿向记者透露,“淤泥制石”的研发灵感正是来自海螺集团另一产业板块生物制药的分离技术,而将生物制药的技术应用到淤泥改性方面,星创环保也是全国首创。
目前,除了淤泥制无机生态石技术外,星创环保还成功实现盾构泥制回填材料和混合砂浆技术、污泥制生物质燃料技术。这三大核心技术助力“三废”变“三宝”,将城市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并转化生产为新型环保产品,有效解决了固废污染的痛点和环境治理的难点。经国检中心检测,星创环保用淤泥制成的无机生态石,可达到天然石材标准,远超普通水磨石,并且价格可比相对应产品下浮30%。
联手国企 联动多城
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海螺范式
今年,温州滨海星创环保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将在滨海园区投用。这是星创环保“泥制石”产业化继温州龙湾、龙港、瓯海,杭州富阳后在省内落地的第5个生产基地。
温州滨海星创环保有限公司由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温州市交通运输集团、浙江星创环保集团三方合资成立。该项目占地面积约33亩,规划总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10条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消纳建筑固废300万吨,年产值可达3亿元。项目将在今年5月投产。
像这样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强强联手,联营处置渣土、淤泥的模式,正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星创环保在全国的产业布局已经全面铺开,与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世界500强浙江省属国企物产中大、全国500强广东省属国企广晟集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今年,浙江省内余杭、宁波、金华及省外的上海、苏州、深圳、中山、贵阳、成都、绵阳、重庆、抚州等地将落地生产线。同时,把产业延伸到海外,与越南富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越南投建生产基地,并开拓越南及东南亚市场。
而在温州本地,星创环保不仅与温州市公用集团、温州市国投公司等建立合作,还承接了温州园博园的资源化再生园区建设任务,充分利用园博园挖掘出来的渣土、淤泥、弃土来制作路沿石、铺地石、装饰石、侧边石等石材,又重新用于园博园的建设,让园博园成为温州“无废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
“以温州为起点,立足浙江,布局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希望将星创打造成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固废资源化利用行业‘六小龙’,让地球少开一座山,为绿水青山做贡献。”邵少卿表示,星创环保将不断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计划三到五年内总投资50亿元在全国100座城市建设500条生产线,实现超百亿产值,为绿色循环发展赋能,为“无废城市”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