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面前这些平整肥沃的土地,谁能想象几年前这儿还是坑坑洼洼、满是矿洞的废弃矿山呢。”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股长马宝生站在已修复治理好的矿山上感叹道。

在山西省阳泉市,曾经千疮百孔的西南舁村废弃矿山经过生态治理后已成为平整的耕地,等待播种(4月17日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矿山开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也留下大量废弃矿山,这些废弃矿山不仅破坏自然景观,还造成植被破坏、土壤裸露等生态问题。
山西省阳泉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大量的采矿活动也留下许多废弃矿山亟待治理。位于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的废弃矿山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受山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的支持,阳泉市郊区开始生态修复这处废弃矿山。
“为最大限度恢复土地使用功能,我们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修复理念,通过采用废渣清运、覆土工程、翻耕培肥、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治理。”马宝生说。
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先后实施了4个批次的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项目,累计投资20.76亿元,完成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约2400个图斑,治理面积约达0.69万公顷。
山西的废弃矿山治理是中国决心生态修复废弃矿山实践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工作,修复地球上的废矿“伤口”。
据业内专家介绍,废弃矿山生态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解决资金难题,中国采取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为解决中国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等问题,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明确激励政策,吸引社会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矿山修复的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措施。
同时,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近年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以及京津冀、汾渭平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开展历史遗留矿山修复。2022年起,已支持地方实施49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示范工程。
“在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治理、分类施策的原则。对于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破坏严重的矿山,应采用工程治理的方式,通过削坡放坡、采坑回填、植被恢复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功能。同时,也要加强修复后的监测和管护工作,防止土地再次退化。”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胡海峰说。
业内专家还表示,对于生态破坏相对较轻、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矿山,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通过封山育林、种草等措施,促进植被自然生长,恢复生态系统。
“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的废弃矿山,例如山西晋城、长治等市内的一些废弃矿山,则可以探索转型利用的方式,发展文旅、农业等产业。”胡海峰说。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面积已累计超过450万亩。“这些修复好的废弃矿山已经成为一片片的试验田,过不了多久就会种上各类农作物。”马宝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