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月14日专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备受关注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推进“汽车下乡”、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不仅令许多正在“过冬”的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喜上眉梢”,同时也让不少“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跃跃欲试”。寒冷冬季里,中国车市正迎来一股强劲的暖流。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汽车产业率先出台
元旦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山东考察期间说,国务院正在组织制订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订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订,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时隔不到半月,被认为是“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率先出台,成为近年来车市发展的最大“政策利好”。
刚刚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五大举措:购置税调整最受关注
在上述五大举措中,关于购置税的调整最受广大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的关注。自去年第四季度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向国家相关部委提交“减免”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的改革方案以来,购置税调整一直是汽车消费者、经销商和生产厂家最为热衷的话题和期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长期占比超过50%,其中1.0升至1.6升排量的乘用车更是中国家庭汽车消费的主流产品。国家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相关汽车生产厂家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光大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杨华超认为,汽车购置税是价外税,占购车成本的10%,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将有力促进汽车消费止跌回稳;如果相关企业汽车配合这个政策,再适度降低这一排量区间乘用车的销售价格,2009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迎来艳阳天。
(源自:新华网)
对于购买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者而言,汽车购置税调整则意味着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惠。我国现行的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其计税价格为车辆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以购买一辆1.6L、价格10万元的车辆为例,消费者在此次调整前应缴纳的汽车购置税为10万元÷(1+17%)×10%=8547元;调整减按5%征收后,购置税相应减少一半,相当于节省4274元。济南省体中心汽车销售广场销售顾问侯科伟笑着说:“用这笔钱买一套真皮套件或是改善车载音响都绰绰有余了。”
专业人士:调整振兴计划意义重大 影响广泛而深远
除购置税调整受到多方高度关注外,此次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还包含了推进汽车产业兼并重组、鼓励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重要内容。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与短期内直接刺激车市的降低购置税改革相比,调整振兴规划的其他内容着眼长远,对汽车产业形成长期利好。
长江证券汽车分析师徐敏锋认为,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是一个方向性的规划,除短期提振车市外,规划更多地还是给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机械振兴计划中,就是对汽车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才有了后来赶超欧美的日本汽车业。
盛元车联网总编、汽车专家张志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和美国一样都是大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都有“求大”倾向。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避免走美国的老路,就一定要在居民消费习惯上加强引导,而消费结构导向会引导车企的生产导向。国家鼓励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并出台具体配套措施或许就将确立我国“大国小车”的发展战略,引导居民消费向节能方向发展。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不能将汽车产业振兴计划简单理解为“救车市”,而应当看到汽车业作为带动经济复苏先导行业的重要地位,发展汽车工业是保增长、拉内需的重要方面。饶达说,汽车整车企业每增加一个人,平均每年可多生产15辆汽车,整个汽车行业就会另外增加4.8人,而原材料、能源、电力、其他制造业还会增加3人以上。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筑路、炼油、营销、各类服务、驾驶员培训等还需要增加4个以上的人员。因此汽车行业是拉动就业力度最大的行业,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源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