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第27次全国机械工业质量信得过班组和质量管理小组(即QC小组)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双代会”)走过26个春秋,又如期而至。令主办方始料不及的是,参会的企业代表从原定的200余人增至400余人,充分显示近年来QC小组已在我国机械企业中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机械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多年来坚持出席“双代会”的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陆燕荪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致力做好基层班组建设和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是我国机械工业追赶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必由之路,“企业这种自下而上的QC小组活动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总经理、厂长等企业领导层面,从而显著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收益。”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根本
陆燕荪提醒,好的产品质量不是通过检验、服务产生的,而是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标准制造出来,因此,可靠性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根本要素,“一流的产品质量就是不留任何隐患,而QC小组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性措施。”
他同时指出,生产企业班组建设和QC小组活动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力争实现和谐管理。我国机械工业的质量管理要坚持生产班组建设和QC小组“齐头并进”,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道路,这也是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参会的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刘海华同样认为,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信誉,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不破坏环境和对商业伙伴诚信,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内涵,“要积极引导QC小组选择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课题,作为生产企业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重要内容。”
不可否认,这种自下而上的企业QC小组活动还将在培育团队协作、奉献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机械工业在册QC小组超29万
一年一度的“双代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打造,旨在为全国机械行业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供集中展示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截至第26次“双代会”,我国机械行业已经累计注册QC小组29.16万个,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65.62亿元。
2008年是中国机械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也是我国引进、推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30周年。今年以来,围绕降废减损、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热点问题,全国机械行业的攻关、服务、管理以及创新型QC成果不断涌现,这些质量管理成果也越来越呈现出如下三种趋势:一是QC小组倾向于选择有助于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改进课题,辅以合理化建议、先进班组建设、争当技术能手等方式,致力开展有效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二是QC小组活动不仅涵盖生产、制造环节,而且逐渐拓展至管理、技术研发、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领域;三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注重创新和实效,并通过应用国外各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管理理念,全面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统计,我国机械行业本年度共注册QC小组3645个,同比增长11.02%,累计创造可计算的经济效益2.98亿元,同比增加13.74%。
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是主力军
细数历年来的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成果奖,国有大中型企业QC小组数量约占全国机械行业获奖QC小组总数的70%以上,充分彰显了其在推进全国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骨干作用。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柴油机厂等公司的QC小组普及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上柴有90%以上的班组全部开展了QC小组活动,并建立了质量管理推进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发布的QC成果共计实现可计算的经济效益1156万元。
在本次“双代会”上,唱主角儿的依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即使是刚刚遭遇地震灾害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也准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荣获全国机械工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一等奖的136个QC小组和18个质量信得过班组中,东汽等企业的18个QC小组,以及上海柴油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企业的6个班组分别被推荐为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
塑造学习型团队
纵观国内,不少机械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很显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因果图”、“流程图”等“老七种”工具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质量管理的内在需求。针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赵驰在会上指出,广泛借鉴六西格玛管理、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管理)、可靠性技术、网络技术和精益生产等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不仅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且也是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