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广州日报》报道,在苏北农村,电子商务的渗透力和在民间的生命力让人们惊诧。仅徐州沙集镇,6万人口中就有1200余家网店。东风村以前是“破烂村”,以废品收购为主,现在,全村500多户人在400多个网店上卖简易家具。苏北农村已经崛起一个庞大的网商群体。
呵呵,一夜之间,苏北农村的这些老乡们成了“马云第二”了。马云借助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创造了经济神话:2007年全年成交额突破433亿。肩扛锄头、手握镰刀的苏北农民,凭借“一指禅”也造出了骄人成就:“全村500多户人在400多个网店上卖简易家具,而这个转变只花了2年的时间。村里最早开网店的人,年收入以几十万计。沙集镇快递营业额能达到六七百万元之巨。”
这种歪打正着却又出奇制胜的“经济神话”告诉我们,“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的网络经济已成为令人震撼的“经济新宠”,网络交易已成为“地球村”迅猛快捷的“经济快车”,网络经济已占据了世界经济的重要构成,不管你人承认不承认、欣赏不欣赏,它一直在披荆斩棘,神速发展。还是马云说得好,“不做电子商务,五年后你会后悔!”“电子商务一定会改变社会,赚钱的游戏是任何社会玩不腻的健康游戏”。在经济转型期,在经济危机重压下,这对于我们的企业突围、经济转型,提出了一个崭新开阔的思路。
遗憾的是,很多人知道电子商务前景可观,可真正落实到实际,无论从媒体报道还是经济方略,真正潜心挖掘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除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请马云“去广东发展”,显示对经济转型的迫切愿望,显示出对节约型经济、智能密集型经济和新型商业模式的浓厚兴趣。其他地方的反应很平常、平静。总用陈旧而漫不经心的眼光,轻视网路经济,认为它太虚拟而不可靠,认为它是“瞎捣鼓”。观望状态和不信任情绪非常浓郁。
想到了前几年的“缺工风暴”,当有些企业真的面临无法生存、无利可赚的惨淡经营后,仍不愿扼腕断臂,将厂房搬迁到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外省,继续进行劳动性密集产业的开发、延伸。固守“世界工厂”的名号,让企业发展一直徘徊、巩固在低端生产、贴牌水平和重复性劳动中,这仍然是不可回避的经营事实。历经两次社会教训仍然不愿转型,这种教训尤令人痛心。
今天,当这些苏北老乡们用笨拙的网络技术敲开了网络经济神话的大门,这对很多地方是一种响亮的警示,眼下,网络经济的门槛很不太高,创造神话的概率很大、很多,与其固守传统模式,不如进行经济突围,人们应该有这种经济自信力和闯荡冒险精神。
据报道,“未来五年里,整个经济中B2B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3%增至42%”。因此,更多地方,不妨借鉴“苏北模式”,政府首先将网路经济的引导、扶持放在重要位置,树立人们网路经济自信观念,要在资金支持、硬件建设,比如电脑配置、网络技术教育方面,多提供支持和条件。当然,人们大可不必将网络经济视为神秘产物,望而生畏,涉身其间,玩转也不在话下。相信,网络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那一天,也必将是中国经济再创新高的辉煌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