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芜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植发展了以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粉末冶金、新型建材、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五条主导产业链。目前,五条产业链上已集聚了140余家企业,所创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新材料产品实现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89%。五大产业链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钢铁产业是莱芜的支柱产业,是多年来科技部门重点扶持的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这一链条已日趋成熟。从产品结构看,已从H型钢、中宽带钢、特钢等高端优势产品,延伸到钢结构、环保设备、智能车库等领域,全市已拥有100-900mm全规格H型钢,宽200-1350mm 、厚1.2-200mm的带钢,宽700-900mm、厚0.25-2 mm的薄板,有齿轮钢、轴承钢、锚链钢等特钢,型带特材比例提高到60%以上, H型钢生产加工能力200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达350万吨。从企业结构看,已形成以莱钢、泰钢为龙头,71家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发展格局。莱芜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H型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服务一流的钢结构加工基地,山东电炉钢精品基地。莱钢集团成为目前全国钢产量前十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二)发展优势。从产业基础看,莱芜是山东省钢铁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达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铁精矿粉品位62-66%,产钢能力占山东省的35%,成为国内重要的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产能达到1200万吨。从企业优势看,我市有莱钢、泰钢两大钢铁龙头企业,莱钢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泰钢950热轧生产线成为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宽带生产线。目前,钢铁产业所创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7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钢结构用H型钢所创产值占莱钢总产值的比重近30%,钢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优化。从技术优势看,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的热轧H型钢专业生产线有6条,形成规模配套生产的企业只有莱钢和马钢,其中莱钢3条,马钢2条。莱钢H型钢获得由国家冶金局颁发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称号;Q235,Q345级H75×75—H400×200热轧H型钢被认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获得了进军海洋石油平台用钢领域的市场准入证;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2005年9月获“中国名牌”称号。按日标JIS 3192生产的H型钢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莱钢成为全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加工企业。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提高钢铁产品的档次,降低能耗、物耗,增加附加值,推广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和工艺,研究开发达到国际标准的新型、特种钢铁材料。支持钢铁深加工向成套机械、建材等行业延伸,重点开发轴类件、汽车零部件、环保厕所、智能停车设备、压滤机、不锈钢纤维等钢铁深加工产品,拉长钢铁产业链。到“十一五”末,冷轧薄板带、镀锌板带、彩涂板带、硅钢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260万吨、90万吨和100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
二、粉末冶金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市从事粉末生产及制品的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制粉、制件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万吨、6000吨。2006年产量分别达到 7.7万吨和 5100吨,形成了以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24家企业为骨干的发展格局。产品结构从还原铁粉、水雾化纯铁粉、水雾化合金钢粉、无偏析混合粉到正时齿轮、同步器齿毂等系列制品,广泛用于轿车、机械、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领域,其中制粉在全国的市场占有量达到3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通过承担两个国家“863”项目,已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有还原粉和雾化粉两条生产线的钢铁粉末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位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二)发展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莱芜作为全省三大钢铁产业集聚区和八个汽车零部件、粉末冶金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将享受到更多的信贷、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二是具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我市还原铁粉的原材料-铁鳞每年的产生量约为12万吨,对于20多家粉末生产企业来说,成本低,原材料充足。对于制品企业来说,更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三是有龙头带动和骨干支撑。全市粉末冶金企业达到了20余家,龙头企业莱钢粉末冶金公司目前生产规模居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影响和带动了全市粉末冶金工业快速发展。四是承担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新产品计划项目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技术水平走在国内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打造“中国粉末冶金城”为目标,重点围绕稳定和提高钢铁粉末的质量,增加品种和提高档次,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争取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替代进口的目标。同时,加快中高档粉末冶金制品的研究开发,特别是高档汽车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争取尽快生产出能够替代进口的粉末制品,建设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及制品生产基地。“十一五”末,形成制粉12万吨、制品1.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三、新型建材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新型建材产业是国家大力提倡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新兴产业不放松,在资金扶持、政策争取、人才引进、信息提供等方面全力支持,促其尽快作大作强。目前,全市从事新型建材研发生产的企业达30多家,并初步形成了以莱芜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为骨干,金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泰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为补充的企业格局。产品涉及内墙板、外墙板、楼板、粉煤灰砖、煤矸石多孔砖等十几个品种。具有轻质、节能、环保特性,以铁矿尾砂、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合三板年生产能力已达200万平方米。
(二)发展优势。一是符合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生产具有轻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是国家和省“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重点。省“十一五”科技规划已经明确将莱芜列为全省新型建材基地,并在“十一五”重点发展项目指南中将莱芜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全省新型建材的研发基地。二是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以莱芜鲁光建材公司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是铁矿尾砂、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和石膏、页岩等矿物质。目前莱芜及周边地区这样的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有两大电厂和多处大型煤矿,粉煤灰、煤矸石存量很大。石膏资源方面,我们紧邻的泰安市石膏储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储量和品质位居全国第二位。外墙板主要原材料是铁矿尾砂和页岩,仅目前废弃的存量达到1500万吨,且每年除部分回填外还新增近100万吨,页岩可以说我市遍地都是。三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莱芜30多家新型建材生产企业已形成了集群发展,产品达到了6个系列40多个品种。龙头企业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莱芜国家新材料基地骨干企业,与中国建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新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纤维装饰复合外墙板、功能型内墙板等专利技术13项,专有技术30多项。目前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产100万平方米全自动石膏空心切块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产50万平方米SFB外墙板生产线正在建设。四是市场前景广阔。新型复合三板与H型钢共同构成建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实现工业化开发生产。今后三十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住宅面积在5亿平方米左右,另外每年有1亿多平方米的建筑需更新改建,目前国家已禁止生产粘土砖,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型墙体材料规模化生产以后成本要低于粘土砖,并具有多项功能,容易被市场接受,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产业带动能力强。目前,产业链主要涉及的产品为以鲁光“三板”为代表的新型板材、泰丰新型建材粉煤灰砖为代表的非粘土砖,作为新型建筑体系的基本围护主体。一旦以新型复合三板与H型钢共同构成建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的新型建筑体系得以推广,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建筑物室内装潢产业、保温隔音材料产业、供水排水产业、室内空调产业等多方面产业的变革,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重点围绕与钢结构住宅相配套、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低耗能、轻质、保温、抗火墙体材料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及装备进行研究开发,尽快实现以“复合三板”(内墙板、外墙板、楼板)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化。同时,围绕发展节能节地型新型建筑体系,积极参与制定钢结构建筑体系行业标准的制定,力争将我市产品结构体系纳入行业标准当中。到“十一五”末,形成年产抗碱纤维5万吨,各类新型板材5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四、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链
(一)现状及优势。一是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莱芜的高分子及精细化工产业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初步形成了以莱芜汶河化工为龙头,爱地高分子材料、普阳化工、润达化工、美星化工等30多家企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产品涉及22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并已形成了年产7万吨外加剂、5000吨酚醛树脂、3000吨甲乙酮肟、2000吨聚丙烯酰胺干粉和1000吨准反相微胶乳的生产能力。二是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量200吨,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线,单套设备产量国内第一。莱芜汶河化工有限公司长期与清华大学合作,外加剂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已达到了6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外加剂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普阳公司“863”计划项目的实施完成,使聚丙烯酰胺干粉和准反相微胶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2000吨和1000吨。润达化工与韩国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后,形成了年产5000吨高性能酚醛树脂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三是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的精细化工企业,长期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起点比较高,基础比较好,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围绕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实现高档化、规模化生产,“十一五”末达到10万吨高效外加剂、3万吨高性能酚醛树脂、2万吨聚丙烯酰胺干粉和准反相微胶的生产能力,莱芜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外加剂生产基地,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干粉和准反相微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积极拓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系列产品,提升产品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到“十一五”末,形成年产1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企业。
五、电子信息产业链
(一)现状。莱芜制造业以冶金、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起步较晚。近几年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招商引资及自主开发,电子信息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莱芜三和科技、山东力创科技、方大科技、银河恒星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30多家企业为骨干,以电力机车空调、中央空调、电参数测量模块、磁性材料、税控加油机、半导体照明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品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加快莱芜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以莱芜三和科技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加快电力电子UIPM模块的研究开发,“十一五”末形成年产360万只UIPM模块的生产能力;以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重点研究开发三相多功能电测控SOC芯片,“十一五”末形成年产1500万只SOC芯片的能力;以山东银河恒星光电子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山东大学为协作单位,通过加快对功率型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的研发,争取“十一五”末达到年产LED照明产品10亿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