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建成了53处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和近10个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其中薄煤层开采工作面5-6个)。
2、《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明确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实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3、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50%左右。
4、目前,全国煤矿平均采掘机械化程度仅有65%左右,欧美等主要产煤国家已达到100%;我国煤炭人均生产效率700吨/年,仅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18,用人多、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受资源赋存与开发条件影响,我国东南地区每年进口煤炭2.0亿多吨,煤炭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5、据统计,2015年全国煤矿产生的煤矸石、洗矸、煤泥约7.2亿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低,每年煤炭开采引起的土地沉陷11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1378万亩,遗弃的共伴生有益矿产资源超过5000万吨,丢弃的洗矸、煤泥等低热值燃料超过3亿吨,煤炭生产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6、近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取得明显好转。全国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减少到2015年的59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62。但也要看到,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大、下井人数多;据统计,全国井深超过1000米的煤矿有47处,单班下井人数1000人以上的煤矿有43个。同时,小煤矿多、事故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依然高发,煤矿职业健康问题突出。
7、“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在推动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中,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成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近1000处,煤矿数量占全国的不足1/10,产量占全国的近70%;其中,建成了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53处,产量7.2亿吨,有10多处煤矿年人均工效超万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特别是陕煤化集团在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中,率先建成了黄陵二号井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实现了煤矿开采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地面控制,引领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
8、煤炭行业企业通过独立办电、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战略联合、资产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煤矸石、中煤等低热值电厂建设,截止2015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达到1.7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左右,占电力行业耗煤总量的20%左右,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促进了煤电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目前,神华电力装机容量超过6500万千瓦,陕煤化、大同、淮南等企业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对推动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9、2015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64.5%。在煤炭转化方面,通过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截止2015年底,全国煤制油产能达到278万吨,煤制烯烃产能792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212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31亿立方米。
10、“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贡献率从“十一五”末的39.2%大幅提高到“十二五”末的49.5%。截止2015年底,全行业共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共培育成立了1个国家级、2个行业级、1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煤炭工业煤炭科学技术奖2165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2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2项,发明奖7项,科技创新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1、今年1-8月,全国煤炭产量21.8亿吨,同比减少2.3亿吨,净进口1.5亿吨,消费量24.4亿吨,综合考虑原煤量与商品煤量差等因素,全社会库存减少1.5亿吨左右。
12、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15%、2030年达到20%,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强。
13、力争到2020年实现煤炭主产地与主要消费地区域交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培育2-3家功能齐全、煤炭贸易覆盖面广,年交易额千亿元的大型煤炭交易中心。培育5-6家具有发展潜力,年贸易额超过百亿元的区域煤炭交易中心。
14、煤炭工业“十三五”装备制造建设智能制造工厂3个、智能生产车间5个。争创一批中国驰名和著名品牌。打造30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中国驰名商标。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建成1家国家级煤炭制造企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到2020年,力争建设6家绿色煤炭制造示范工厂和2家绿色煤炭制造示范园区列入国家级示范。
15、到“十三五”末,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0.5%,其它类型企业两化融合投入比重达到1%;大型煤炭企业矿井重大灾害联网监测比率达到100%,主要业务数据实现综合集成的比率达到60%,大宗物资在线采购和线上销售的比例达到50%。
16、力争到2020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8%以上。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生活垃圾安全处置率100%,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煤矿稳定沉陷土地治理率80%以上,土地复垦率60%以上,煤矿抽排瓦斯利用和销毁率80%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共伴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力争新增煤矿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
17、力争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5%,新增清洁型煤(型焦)3000万吨,水煤浆产能突破2亿吨(含气化用浆)。力争建成煤制油总产能1500万吨以上(含甲醇制汽油和煤焦油加氢制油等),煤制气180亿立方米以上,煤制烯烃1200万吨以上,煤制乙二醇600万吨以上,煤制芳烃100万吨以上,新增中高硫煤为主的煤制甲醇1000万吨。
18、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煤炭开发生产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生产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煤炭产品供需基本平衡。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95%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6000处左右,先进产能比重占40%左右,前8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