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国两会将有何新看点,海内外高度关注。其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先行性、基础性工作的地质工作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矿业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0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事实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一方面,以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取代传统的粗放的发展方式,减少工业发展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的有害影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改变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旧有做法,在科学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矿业行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开采,提升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1101座。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统筹推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2021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3.85亿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形势的严峻。前不久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此举旨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是要啃“硬骨头”的,需要综合施策。无疑,绿色发展将是其中重要的考量。
此外,近些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投入了一定资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面对量大面广的生态问题,还存在不足。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的当下,最新通过的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显示,2023年起,全国政协的34个界别中首次出现了“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人数达到85人,是人数较多的界别,其成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他们会带来哪些“绿色”提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0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2021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西省赣州市挂牌成立。
2022年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又一家注册落户河北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
在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的思路统领之下,大型矿业企业布局成为重要落子。
事实上,近年来,地质工作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也取得重要进展。如: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雄安新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服务,为其他地区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示范与借鉴。湖北、湖南、江西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三省五方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地质需求,共同发布《地质工作支撑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联合行动方案》,合力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召开的2023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科技引领、业务指导,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新型央地关系,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地质事业发展,共同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地质工作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找矿,而是被赋予了时代重任的地质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来自地质行业的代表、委员将带来哪些建议、提案?值得关注。
0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地质矿业行业从未缺席。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根据自然资源部党组的统一安排,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大地质调查项目资金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富硒土地、灾害防治、地质旅游和绿色矿山为主的“地质调查+”特色扶贫之路,在解决贫困地区突出民生问题,助力就业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也赢得了地方政府和贫困群众的普遍欢迎。
2020年以来,中国地质学会已评定和公布了两批次共50个地质文化村(镇),认定和公布了两批次共60个天然富硒土地地块。在中国地调局的业务指导下,这两项工作使地方村镇发展有了新动能,地方特色经济有了新亮点,推动了天然富硒土地开发与利用,加快了天然富硒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和服务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到了基层县(市)政府、地勘队伍以及社会企业的积极响应。
企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不少矿业企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其中。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深入10余个省(自治区)的贫困农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扶持、教育设施改善等积极回馈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农忙时节,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帮扶成立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优势,让农户获得便利的同时,加快了粮食抢收进度,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地质矿业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永不停歇,不断提供精准支撑服务,持续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如:在生态保护红线之外,加大地质找矿力度,选择有市场前景、有资源潜力的资源富集区开展前期调查勘查,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指标、项目、技术、资金等,在同等条件下,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原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实施原深度贫困地区地质调查,进一步摸清地质资源优势;继续加强原深度贫困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助力特色农业发展;继续加强原深度贫困地区地下水综合调查,助力解决饮水用水难题……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期待来自地矿行业的代表、委员会发出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