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昌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利用市场化方式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昔日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疤痕累累”的矿区重披生机勃勃的植被,部分矿区甚至转变为披绿生金的良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多方合作推进
近日,记者走进筠门岭镇竹村村废弃矿山修复点,只见田间绿浪涌动,一碧万顷。从满目疮痍到如今的生机盎然的背后,是会昌县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不懈努力。
为探索生态修复治理新路子,会昌县创新采取“政府+高校+央企”模式,将全县19个乡镇3416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打包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由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和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组成的EPC联合体,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此外,制订印发《会昌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成立矿山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具体研究、协调和推进项目实施。
因地制宜实施
“东头养猪西养鱼,两季水稻夹油菜。”初秋时节,来到周田镇连丰村废弃页岩矿旧址,映入眼帘的是碧水蓝天相接,郁郁葱葱的景象,这正是当地开展“废弃矿山治理+生态循环农业”工作结出的硕果。
连丰村废弃页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一年来,项目方充分调动现存资源,利用现代化养猪场肥水、池塘淤泥发展生态高产水稻产业,并建成田间休闲游步道,形成新型农村田园景观。“施工队清理了鱼塘淤泥,还在鱼塘周边围了一圈栅栏,整改后的鱼塘很美观,养鱼收益也翻了一倍。”连丰村村民吴昌标开心地说。
针对全县115个废弃矿山点多面广、区域分散的特点,会昌县实行“一矿一策”,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这些废弃矿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有的则会根据实际情况修复成'林地+耕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福平说。
截至7月,会昌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已开工修复点位60个,施工总面积1567.13亩,累计完成点位59个,累计修复成水田392.68亩、旱地310.66亩、林草地及其他用地703.25亩,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以民为本完善
日前,西江镇背坑村迎来一场短时强降雨,重新披翠挂绿的矿山经过雨水冲刷,更显清新葱郁,再也不见往日裸露荒山的模样。
民生无小事。在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昌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以西江镇背坑村废弃矿山为例,部分历史遗留矿山植被遭到破坏,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为此,该县召集专家进行现场调查研究评估,形成科学治理方案,在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专业化手段消除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政策性关停砖厂等历史遗留问题,会昌县主动做好地块权属调查、矛盾纠纷协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序开展协商补偿工作。同时,根据项目实施区域生态特点、开发潜力,在部分施工点设置人行步道,科学打造自然生态景观,改善矿山周边人居环境,助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