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东北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国矿产地质志·吉中-延边卷》是“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下属“东北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编写。项目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开展吉中-延边成矿带(Ⅲ-55)矿产地质总结研究工作,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吉中-延边卷》,全面汇总吉中-延边成矿带矿产资源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提升东北地区矿产地质科学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资源和区域发展规划、矿产勘查部署提供服务,为矿业界矿产勘查、开发,提高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提供服务,为地质界院校科研与教学提供服务。
全面摸清了吉中-延边成矿带矿产资源家底,查明成矿带矿产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禀赋特征。项目组查明吉中-延边成矿带发育48种、共568处矿产地(矿点及以上),其中超大型矿产地6处,大型矿产地18处,中型矿产地77处,小型矿产地270处,矿点191处;明确吉中-延边成矿带发育煤、铜、铅锌等12种重要矿产。
重新厘定吉中-延边成矿带矿床类型,总结各矿床类型的地质成矿特征。通过对吉中-延边成矿带18处代表性矿床的深入剖析,结合带内各类矿产地成矿特征的总结,项目组确定成矿带内共产出14种矿床类型,并对其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结构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首次进行Ⅴ级矿田划分,明确了吉中-延边成矿带重要成矿作用的爆发中心。通过对吉中-延边成矿带中型及以上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项目组在7个Ⅳ级成矿亚带内圈定出10处Ⅴ级矿田,并论述和分析了各矿田的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和重要矿床的地质特征。
重新厘定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并建立成矿谱系。通过系统搜集和梳理成矿带200余处矿床的成矿年龄数据,项目组在吉中-延边成矿带识别出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6个主要成矿期,并进一步明确了印支-燕山期是成矿带的成岩成矿爆发期;重新厘定了吉中-延边成矿带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总结出26个矿床式;构建了吉中-延边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谱系;编制了吉中-延边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50万)。
重新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成矿潜力评述,提出今后勘查工作部署的建议。项目组共圈定出10处成矿远景区,其中Ⅰ级成矿远景区6处,Ⅱ级成矿远景区2处,Ⅲ级成矿远景区2处,分析了各成矿远景区的成矿潜力,并指出了找矿的有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