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春,走进桂林市临桂区二塘镇横山里采石场,只见昔日光秃的高陡边坡披上了绿装,各种植被生机勃勃。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下文简称“创新中心”)负责人叶宗达说,这便是桂林横山里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试验基地(下文简称“横山里基地”)。“基地建设3年来,已先后引进5家单位的8项技术在此试点应用,所形成的技术成果计划推广至桂林漓江山水工程等15个国家和省级重大矿山修复项目,预计可节约修复成本超10亿元。”

横山里高陡边坡智测预警系统。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供图
据介绍,南方石山地区废弃矿山点多、面广,仅广西废弃矿山待修复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其中需要治理的高陡边坡面积占比达10.45%。基于传统修复因技术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可持续性差的实际,2021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选取已关闭的横山里采石场建设矿山生态修复基地,并纳入桂林漓江山水工程,以期寻找出一条适合南方石山地区矿山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路径与方法。项目由创新中心负责实施。

修复前的横山里废弃采石场。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供图
2019年获批成立的创新中心,是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该中心充分发挥平台技术和人才优势,在“1+3+N”模式下,整合7家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在横山里采石场共同探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路径。2021年修复工作启动,预留了约5000平方米的高陡边坡区域作为技术应用试验区开展相关工作。

岩棉施工后80天 照。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供图
聚焦地灾监测预警、土壤改良、植被重建和高陡边坡修复等关键环节,该中心联合相关单位,研发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智慧监测预警系统、“空天地人网”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了修复成效评价体系,首次将BIM技术应用于矿山修复工程;研发了新型植生袋、生态岩棉复绿、生物结皮等植被重建技术,选取太空芦竹作为受损土地修复的主要植物之一;引进“类壤土”技术,有效解决了制约高陡边坡植被生长难题。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利用漓江山水工程配套科研资金、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资金共计620多万元,于2024年11月,初步建成了集科研开发、技术试验、工程展示为一体的生态修复技术试验平台,形成了覆盖“政产学研”全链条的横山里基地特色合作共建模式,先后有500多人次前来开展技术交流与研究性学习。依托横山里基地,中心编制了《广西废弃石灰岩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指南》,形成了适用于多场景的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体系,为生态修复的规范化、系统化和高效化树立了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