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浮硫铁矿排土场415-430边坡上,技术人员手持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显示土壤pH值已稳定在7左右。不远处,成片的夹竹桃在微风中摇曳,黑麦草与百喜草交织成致密的绿毯,覆盖了曾经赤红裸露的矿山断面。这一幕,显示了云浮硫铁矿“边开采、边复绿”的环保措施效果明显。
截至2024年,矿山累计投入了2800余万元,完成生态修复65万平方米,种植苗木130余万棵,让这座曾经草木难生的矿山重新变得绿意充盈、生机勃勃。

科技攻坚 破解酸性土复绿难题
开采后的云浮硫铁矿的矿区土壤pH值低至3.5,缺乏有机质。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曾让植被存活率低下。这是矿山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广东广业云硫矿业有限公司为此组建了技术攻坚团队。在2019年,他们采用生活污泥发酵有机肥对土壤进行原位改良。同时,对高酸度区域铺设石灰和抑制剂,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表层雨水pH值提升至7.0左右。于是,云硫公司结合多年的绿化经验,种植相思、松树等苗木,播撒狗牙根、百喜草等草本植物,修复后矿区克服了有机质缺乏的困难,植被迅速生长。
2022年,云硫公司联合肇庆奥茵生态科技公司,针对矿区酸性边坡进行了酸性土壤改良。他们设置隔离层,铺设种植层,开展原生态植被复绿试验。通过科学的手段,他们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团粒结构,活化土壤中养分,在排土场二区415-430边坡种植耐酸的夹竹桃、本地大红花等灌木,播撒黑麦草、百喜草等草本植物,植被生长茂盛,效果显著,存活率提升至85%。

立体修复 构建生态“实验室”
在矿山的大台排土场360-400高陡边坡,层层叠叠的植被系统宛如绿色阶梯。2023年,云硫公司与广东省环保研究总院合作修复矿山生态。通过边坡1.7万㎡区域的修整,对土壤实施化学稳定和原位基质改良,然后采用喷播技术建立了立体植被系统。

更神奇的是,云硫公司在2024年更突破性地通过有机肥与尾矿的合理配比,制作出适合矿区植物生长的新型有机质种植土。这一下,既开发利用了尾矿固体废物,又解决了覆土资源短缺问题。2025年,云硫公司又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合作,以矿区排土场和尾矿砂作为试验点,进行了原位造林复绿研究。这项研究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种植抗逆性强的桉树品种,同时研发了适合矿区特点的土壤修复剂,实验室成活率100%。
利用这项成果,云硫公司已计划在排土场边坡和尾矿上,开展不覆土原位种植桉树等木本植物。这种不覆土的方法,选用了抗性木本植物作为复绿建群的树种,在排土场直接进行原位造林,是解决矿区植物修复过程中缺乏覆土资源的大胆尝试。经过这些年多种手段的治理,目前修复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扬尘污染基本消除,酸性水得到有效治理。

生命回归 重塑矿山生态链
矿山下,仍然是繁忙的生产区域。巨大的矿坑给人一种宏大的视觉冲击,矿车穿梭往来,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走在这里,却并没有烟尘滚滚的画面。仔细看,矿山沿路都布设着喷雾抑尘的装置,矿车经过的时候,自动感应的喷水装置即刻喷出水龙,冲洗着车身。路上不时还见到冲流路面的清洁车辆,保持着矿区路面的清洁。
往山上继续走,就是矿山上的复绿区域,小动物出没于修复区的灌木丛,各色鸟儿在高高的树梢上驻足,生物多样性已在修复区域初步呈现。云硫公司还先后建设了安全教育园、党建园、430长廊及排土场大草坪周边等区域,成为矿区独特的景观。目前矿区空中没有尘土气息,满是草木花香,职工作业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有趣的是,周边村民的黄牛还曾偷偷钻进复绿区域,悠闲地散步、吃草。

经过多年探索,云浮硫铁矿的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亮眼,云硫公司也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广东省绿色矿山”称号,“广东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提名等荣誉。2024年7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组织40余名专家实地调研矿山生态修复成效,交流推广成功经验。目前,云浮硫铁矿正加速推进三年攻坚计划,修复包括490平台的28.5万平方米区域,保留一些电动挖掘机、钻孔机等工业遗存,建设有生态教育、工业旅游功能的矿山公园。

曾经贫瘠裸露的矿山,已经变更了活着的方式,走着一条“边开采、边复绿”的绿色环保路,演化着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