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年底,新提交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提交5亿吨煤、1亿吨铁矿石、100万吨铜、250万吨铅锌、100吨金的资源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建国日前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开发青海资源的政策颁布、开发大幕拉开,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的青海省有望改变“守着金山反受穷”的尴尬处境。
对已进入矿产资源大量、高速消费期的中国而言,资源供应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随着找矿力度加大,矿产开发全面展开,青海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综合性矿产资源供应地,也将有助于保障我国的资源供应安全。
守着金山反受穷 资源大省只差开发
“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又是一个经济小省。”宋建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经济落后的原因,就是没有发现一批大矿、好矿,矿产开发的力度也不够”。
“地域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一直以来是人们对青海的认识。在资源方面,青海堪称“类多量大”。青海现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首位,其中许多矿产需求巨大。素有“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盐湖、油气、有色金属、煤炭及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科学利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宋建国表示,在青海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中,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三大产业都是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矿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然而,如宋建国所言,守着如此的资源宝库,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却难以令人满意。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青海省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081.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1%,虽然这是青海省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但这一数字在全国各省“成绩单”中列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相当于新疆的1/4,远低于同为资源大省的山西。
政策利好频出 青海资源大开发在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政策利好频出,青海“守着金山反受穷”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资源大开发将有力提速青海经济。
今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和青海省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除了循环经济外,《规划》中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矿产和能源经济。
“该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这样评价当地的资源状况。
《规划》出台后,青海省资源开发方向进一步明确。今年4月,青海省下发《关于创新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也被认为是青海矿产资源开发的里程碑式文件。
专家指出,当前地质找矿不缺钱、不缺人,缺的是好的地质找矿机制以及协调各方找矿力量、统筹各方资金投入的平台。
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青海找矿工作提速,全省已落实257个地勘项目,资金9.24亿元,同比增加2.9亿元。宋建国对这一变化感到兴奋,“预计全年地勘资金投入将超过11亿元,相比过去平均每年2.3亿元的投入,差不多增了4倍,是个大突破”。
同时,青海省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地区也具有明显优势,青藏铁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规划中的多条公路,将为资源大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青海开发全面提速 我国资源供应获重要保障
在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青海省的资源开发,对保障我国的资源供应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做保障。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消耗大增,尤其是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短缺,已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此外,矿产资源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将直接影响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关专家指出,在东部地区开发已经全面铺开、资源供应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便成为巨大的资源“蓄水池”。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储量新增余地很大,在找矿机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重要矿产地的发现也只是时间问题。
“青海省具有巨大潜力,只是目前开发规模太小。”国土部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表示,“随着西部10年来的大开发,交通等基础设施正在完善,在政策的支持下,青海将迎来高速发展”。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无疑将使青海成为我国矿产资源供应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