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车辆疾驰在蜿蜒回转的卷硐山山道上,丝丝清新的空气钻入鼻腔,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是满身“伤痕”的矿区。近年来,大竹县委、县政府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整治,系统修复矿区生态环境,重绘大竹的绿水青山,一段矿山的“绿色蝶变”故事就此展开。
废弃矿山生机显 绿水青山再为邻
穿行在卷硐山间,目光所及之处,矿山开采后的痕迹犹存,但更多的是绿意满眼、一派新气象。放眼眺望,多彩的秋叶与山间的苍松翠柏相互映衬,云雾缭绕间,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绿意为静寂安详的山脉增添了扣人心弦的律动,山顶上大片的柳杉迎风招展,红绿相间,更为这片沉寂的青山在冬日里增添了一分别样的美丽。“真不敢相信曾经这里是满目疮痍……”12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大竹县卷硐片区的历史遗留矿山,站在山顶上不禁由衷感叹。
卷硐山位于大竹县、渠县交界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片区存在近百家小型露天矿山,其中大竹县境内现存露天矿山8个。因历史上部分小矿山开采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高陡边坡、生态破坏等问题,为大竹县留下了严重的“生态包袱”。
“以前到处是灰尘,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一年难以看到几次太阳。现在好了,蓝天白云、绿树满山,空气都清新了。”附近的农户高兴地说。
时间倒回,切坡、陡壁、岩石裸露,光滑的石壁几乎寸草难生,如何破解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修复难题?大竹县政府领导直言,“前期,对于在石壁上复绿,大家并没有什么把握,只能一步步摸索前行。”
“陡坡挂不住土壤,一下雨就被冲刷殆尽。要想复绿,必须先解决土壤问题。”大竹县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大竹县改变传统的矿区底部平台覆土、高陡边坡单一种植的矿山复绿模式,探索喷播复绿、“碳汇卷”技术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修复卷硐山片区矿山生态面积240余亩,覆土1.2万余方,栽种各类乔灌木、藤蔓植物26万余株,撒播草籽2000余公斤。还通过开展“生态修复,支部在行动”“巴渠清风林”植树活动等创新性活动,汇聚了大批志愿者队伍参与植树栽苗,助力卷硐山片区生态修复。同时,市级相关部门和大竹县、渠县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成立矿山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专题研究卷硐山片区矿山问题整改,制定出台了《达州市卷硐片区矿山安全隐患及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消除隐患、生态修复、土地再造、景观打造”总体思路,大竹县进一步建立“政府调度、部门包矿、专班督导、平台公司具体实施”制度,在《综合整治方案》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海银碎石厂、金源矿区等5个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消除方案和生态修复方案,通过危岩卸载、边坡放缓等方式,高质量完成矿山应急排危工程52万方。
每一个重大工程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硬投入”,大竹县坚持“谁投资、谁受益”,鲜明“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工程项目化、治理过程规范化”要求,统筹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投入,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生态修复治理资金4000余万元,其中卷硐片区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全县实现非煤露天矿山覆土30余万方,栽种各类乔、灌木、藤蔓植物59万余株,生态修复面积940亩。
发展修复两相携 绿色祥和映眼帘
位于大竹县石河镇前进村的魏家梁石灰岩矿区内,一面热闹一面宁静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采矿区现场,到处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开采景象,挖掘机、大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而在生态修复区里,一人高的小树整齐生长在经人工改良的营养土里,满壁的爬山虎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为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在开采上,我们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全封闭皮带运输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遗撒。对凿岩、空压等设备,通过消声、减震、隔振等措施进行噪声处理。为保证废弃物不扩散到矿区范围外造成环境污染,废弃物处置方法均按照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置,并从源头减少废水产生,实施清污分流,达标处置后的生活废水还充分用于了场区绿化。”该矿区负责人介绍,矿山对已开采完的区域重新整治危岩、平整土地,播撒草籽,种植乔木,目前,矿区已完成绿化面积28000平方米,累计撒播草籽1200公斤,种树6500棵,竹子35000株,花1200株,爬山虎5000株。
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魏家梁石灰岩矿区正不断优化矿山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如今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四川省绿色矿山”称号,努力走出一条赋有竹城韵味的矿山生态修复之路。”该矿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步一个脚印,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样板”。
“大竹矿山生态修复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大竹经验’为我们解决矿山生态修复难题提供了模板和思路。”万源市专级考察学习团成员说。
历经艰难修复过程,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伤痕”,终于逐渐“愈合”。从“千疮百孔”到“绿水青山”,大竹县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生态战,一幅幅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锦绣画卷,正在大竹徐徐展开。大竹县政府领导表示,大竹县矿山生态修复,由过去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由短期治标转变为长期治本、由低质低效转变为高质高效。今后,大竹县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高标准推进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让广袤竹乡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纵观大竹生态修复全历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竹实践,是珍惜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开启的是大竹县通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