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园区的前身是朝阳区孙河地区沙子营村拆迁后的区域。孙河乡沙子营村以盛产优质砂而得名,很多砂石经营者在此租地挖砂,非法砂石场越聚越多,温榆河畔的这片土地一度被砂石场、搅拌站、废品回收站等低级次产业围堵得喘不过气,漫天沙尘、遍地垃圾、机器轰鸣。2015年春天,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低端产业,朝阳区将孙河乡35家砂石场和上百家出租大院拆除清退。在疏解腾退过程中,一些嗅觉灵敏的投资客看好这块黄金地段纷纷上门,有的想建国际学校,有的想建科技公司,但这些都被孙河乡政府婉拒了,腾退收回的上千亩土地全部用于绿化,以沙子营村为中心,方圆2.4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了温榆河公园示范工程,腾退地块渐次铺上“绿毯”。
如果说京津风沙源治理是为北京这座城市织上了绿色的“裙角”,从2012年开始的两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则为北京披上了绿色衣裳,把森林搬到了市民身边。
一直以来,平原地区作为北京人口、产业的聚集区和首都功能主要承载区,与山区相比森林总量偏低、生态功能不强。2012年,北京市做出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重大决策。2018年,又开展了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如此规模巨大的造林工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办公室的墙上有两张地图。一张是2011年的绿化资源地图,上面显示的绿色主要集中在北京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地带,平原地区的绿色很少。另一张是2022年更新的绿化地图,作图方式完全一样。两相对比:北京平原地区的绿色增加了一倍多。“北京市绿化用地的来源,包括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和部分的砂石坑、煤场等,浅山区的荒山荒地和撂荒地,城市建成区的规划绿地。2018年开始新一轮的百万亩造林。我们依据2017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着手做了《绿地系统规划》《绿道体系规划》。我们不再盲目地在一个点位上说要建个什么了,不再是今天弄这个,明天弄那个,而是用规划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
朝阳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礼先全程参与了两次百万亩平原造林建设。问到建设中的难点时她说,“难的不是栽树,而是找栽树的地方。”作为中心城区,朝阳区寸土寸金。每年落实年度造林任务时,王礼先都要一个乡、一个乡的登门拜访,苦口婆心地和乡领导讲道理。“不能看短期的经济效益,生态建设好了,经济效益也会有。”
平原大造林给市民带来了福祉,居于城市也能感受绿荫、鸟语、花香。
清明刚过,在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园区,草木返青、鲜花盛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市民游客或观花赏景,或扎营野餐,或在春日暖阳下遛娃。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就在公园旁边。“以前遛弯只能在马路上,闻尾气不说,还有危险。到大公园里去玩那还要准备准备、腾出时间才能成行。温榆河公园建了以后,抬脚就能带孩子、老人来遛个弯。天气好的时候甚至上午一趟下午一趟。”
北京温榆河公园副经理栾鸣说,如今的温榆河公园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目前示范区已建成的区域是200公顷,有40公顷的水面,种植了芦苇,吸引了很多鸟类在这里驻足居住。周末高峰时,能有近3万游人到这里观光游览。”未来的温榆河公园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横跨朝阳、昌平、顺义三区,全部建成后比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还要大6倍,将成为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京城最大的“绿肺”。
在国家林草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成看来,北京市政府能够下决心,保障生态空间用地,这非常难得:“第一轮百万亩造林把量提升了,新一轮造林则更加注重了对人的服务和与其他景观的融合,生态理念的不断调整提高。”
通过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建设,目前北京市的平原地区已经有万亩以上的绿色板块40处,千亩以上的498处,北京市区市民500米见绿地的服务半径已经达到了88%。全市基本构建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健康绿道为网络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有力地推动落实了城市总体规划,首都生态空间布局明显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