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山西大同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对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推动煤矸石工业固废资源建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开工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山西大同,连绵的矸石山与悠悠煤海形成鲜明对比,作为煤炭开采的伴生物,煤矸石长期堆积不仅占用土地,更会引发自燃、扬尘、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数据显示,我国煤矸石堆存量已超70亿吨,年新增5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足60%,成为制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袱”。
面对这一挑战,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山西大同启动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通过“1267”科创实践,即一次破碎筛分、两次光电分选、六大模块协同,最终产出七大类高附加值产品,科技赋能“吃干榨净”,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作为国内首例千万吨级绿色建筑产品开发及煤矸石综合处置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传统处置模式,为全国煤矸石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能建方案”。
据介绍,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六大创新技术,其中多项为全球或国内首创,例如,首次借鉴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技术,研制出陶粒规模化生产首台套装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光电分选技术可在毫秒间精准分选煤矸石成分,效率远超传统人工分拣;全球首创的“X光+电磁波”技术,成功攻克高岭岩矿物除铁难题,提升产品纯度。
此外,微米颗粒悬浮态煅烧技术可实现99.5%的脱碳效能,而绿色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则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突破。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更推动了多个关联产业向绿色化、高值化升级。
项目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输出的七大产品覆盖建筑、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工业固废—新材料—绿色建筑”的完整资源循环利用链条。这一模式不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更探索出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跨界融合的新路径,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