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方法和资质
矿山生态修复:指依靠自然力量或通过人工措施干预,对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和植被破坏等矿山生态问题进行修复,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方案编制、方案实施、监测与管护、成效评估五个阶段,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流程详见下图。
矿山修复治理措施
矿山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修复分类:
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
2、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
3、开采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石辅助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矿业废弃地多以重金属污染和矿山酸性排水污染为主,治理内容以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为主。矿山污染修复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条件、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征、表土条件、潜在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修复技术和实施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各因素的影响。
1.边坡的治理措施
边坡治理主要工作就是要稳定边坡。该过程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之后就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2.尾矿的治理措施
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加大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还要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是一种处置尾矿行之有效的办法。
3.土壤基层改良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也就是土壤因子的改变,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养分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2)废弃地改造措施进行表土改造之前,设法灌注泥浆,使其包裹废渣,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3)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4.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重金属耐性植物不仅能耐重金属毒性,还可以适应废弃地的极端贫瘠、土壤结构不良等恶劣环境,部分耐性植物还能富集高浓度的重金属,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考虑到引种可能会带来的生态问题,且乡土植物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立足本地筛选重金属耐性植物十分必要。
5.矿山水资源的修复
矿山开采中对水的损害分别体现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可以通过构筑人工湿地,通过耐受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过度采水造成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水位下降,这就需要通过适当引水,缓解水缺乏压力,构建蓄水系统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6.微生物修复措施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有的群落,还要接种其他微生物,以除去或减少污染物。微生物的接种可考虑以下两种:一是抗污染的菌种,这些细菌有的能把污染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把污染物质分解成无污染物质,或者是把高毒物质转化为低毒物质;二是利于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不但能在高污染条件下生存,而且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比如说固氮、固磷,改善微环境。我国矿山的生态环境破坏比较复杂,要从根本上遏制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就需要根据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各方面参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才能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开展,防止增加新的污染和破坏,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矿山修复常用方法
矿山是开采和利用地球资源的场所,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不可避免。矿山修复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恢复和改善被开采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社会功能,以减轻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矿山修复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一、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土地利用方式、重建地质景观等方式,恢复矿山区域的自然形态和地貌,减轻环境影响。
常用的物理修复手段有:
填平法:通过填充矿渣、煤矸石等废弃物来改变地表形态和地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壤覆盖法:在地表上覆盖一层肥沃的土壤,利用其改善植被生长条件和土地生态功能。
贴岩法:在大风、干旱、缺土等困难立地的矿山治理区域铺设矸(块)石或岩石,重建地质景观和生态环境,利于区域扬尘控制以及地被物种入驻自然修复。
地形削减法:通过削减矿山区域的地形高度,减轻矿区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增加土地利用面积。
二、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质量,使其具有生态功能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污染物吸附和中和等手段。
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有:
营养元素添加法:在矿山治理区域内添加有机肥料(腐殖质)或土壤改良与调理材料,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生长量。
中和法:利用酸碱反应原理,将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中和掉,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吸附法:利用化学物质吸附污染物,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如添加粘土、石灰、人工合成材料等吸附性物质。
三、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改善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的修复方法。生物修复可以提高矿山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常用的生物修复方法有: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具有抗逆性、快速生长和适应性强的植物,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植物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植被,增强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沙化与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常用的植物修复方法有:
(1)抗逆植物:如沙生植物、旱生植物等,具有较强的逆境适应性,多以本土化为主,利于矿山环境的生长和繁殖。
(2)绿肥种植:利用高产、耐旱的绿肥作物进行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3)灌木种植:灌木在根系发育较为发达,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持能力,同时也是很好的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4)森林建设:在矿山区域进行森林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和水文条件。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和吸附,以达到修复矿山环境的目的。常用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有:
(1)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土著菌的提取、分析、培养和添加,改善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也可直接喷施作用于表面,建立苔藓地被。
(2)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物:通过菌种的选育和培养,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通过微生物吸附和降解,将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四、综合修复
综合修复是指采用多种修复手段,结合具体情况,全面、系统地修复矿山采矿迹地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常用的综合修复方法有:
(1)生态工程法: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手段,进行综合修复。
(2)生态农业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恢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生态旅游法: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共同进步。
(4)空间利用法: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4.0),促进产业提升和空间综合利用。
矿山修复治理所需资质
1. 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概述: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是从事矿山修复治理等环保工程的基本门槛。该资质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颁发,分为不同等级,等级越高,承接工程范围越广。
申请条件:包括企业注册资本、技术人员数量及资质、过往业绩、设备设施等要求。企业需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
必要性:矿山开采常伴随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因此,具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是确保矿山修复治理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资质类型:根据治理对象的不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可分为勘查、设计、施工等多个类别,企业需根据实际需求申请相应资质。
3.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施工资质
重要性:水土保持是矿山修复治理的关键环节,旨在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覆盖。
资质要求:企业需具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施工能力,相关技术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4.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资质
新兴领域: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修复技术服务资质逐渐成为行业新宠。该资质侧重于评估、设计、实施及监测等全方位生态修复服务。
申请流程:通常需要提交技术方案、成功案例、技术团队介绍等材料,经专家评审后颁发。
5. 安全生产许可证
基础保障:任何涉及施工的项目,安全生产都是首要任务。矿山修复治理也不例外,需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作业。
- 一文说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方法和资质(2025-04-22)
- 又有12家企业获牌 四川省级绿色矿山增至36家(2025-03-31)
-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草案)》(2024-11-19)
- 宁夏15项举措优化环境监管提升固废利用处置水平(2024-10-15)
- 总投资3159亿元 三门峡发布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包含砂石骨料)...(2022-02-15)
- 辽宁海城:矿山生态恢复让“镁都”变“绿海”(2021-11-01)
- 陕西设立秦岭矿山生态修复基金(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