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三亚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会,现进入公示阶段。《规划》提出,结合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和发展空间结构,规划至2035年,三亚市整体设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4处。
随着三亚城市开发建设的持续推进,项目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呈逐年增多趋势,而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设施的消纳容量日趋饱和。截至2024年10月,三亚市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共3家,均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
根据《规划》,以实现建筑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总体目标。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运输、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分类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运行体系;健全建筑垃圾多部门联合整治及监管考核体系;常态化巡查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现象。“遏增量、去存量”,解决建筑垃圾产消矛盾,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
考虑三亚为滨海带状城市,结合收运距离及成本,本次建筑垃圾处置设施整体形成东中西三城统筹布局空间格局,全市规划3个建筑垃圾处置规划分区单元,分别是海棠区建筑垃圾处置规划单元,吉阳区、天涯区、育才建筑垃圾处置规划单元,崖州区建筑垃圾处置规划单元。
结合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和发展空间结构,规划至2035年,三亚市整体设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4处,分别为3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1 处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
其中,海棠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设计总处置能力55万吨/年;天涯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设计总处置能力120万吨/年;崖州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设计总处置能力75万吨/年;育才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建筑垃圾总设计调配能力8万吨/年。此外,已经规划的吉阳区抱坡北侧矿坑工程渣土洗砂厂,工程渣土(泥浆)设计处置能力100万吨/年。
《规划》还明确了建筑垃圾存量治理措施,提出将全面摸排存量建筑垃圾,有针对性制定存量治理清零计划,采用筛分治理方式开展治理,严格控制建筑垃圾增量,加大建筑垃圾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依法处罚违规倾倒和非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