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钟楼区深入贯彻落实建筑垃圾管理决策部署,锚定“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双提升目标,创新构建“全链发力、综合施策”治理体系,通过数字赋能强服务、源头管控严标准、联防联控聚合力,实现建筑垃圾处置量质齐升。2024年1月-2025年3月,累计完成工程备案63件,特高压变压器及电抗器生产提升项目、地铁5号线等重点工程建筑垃圾处置合规率达100%。
数字赋能,“云”上备案跑出加速度。创新打造“装修垃圾处置办理一键达”智慧平台,率先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通过开发智能小程序,将清运预约、报备审批、电子联单等功能集成“掌上办”,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即时办结”。构建覆盖小区、工地、商业综合体等7类产废点的智能监管网络,通过社区宣传、上门指导等方式普及“云端申报”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4年9月-2025年3月,累计完成装修垃圾清运审批483件,规范处置装修垃圾25114吨,所有申报项目均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源头管控,全链监管构建新格局。建立“分级管理+分类处理”双轨机制,对重点工程实施“一项目一专班”服务。创新“前置审批+过程指导”工作法,通过上门服务、政策宣讲、材料预审等方式,为5号线等重大工程提供全周期指导服务。推行“三定”监管模式,在全区建筑工地实行定人、定岗、定点包干,将扬尘管控、车辆清洁等7项指标纳入日常监管清单。开展普法宣传专项行动,2025年1-3月组织建设方、施工方、运输方“三位一体”培训10场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率达100%。
联防联控,闭环治理织密防护网。构建“企业自律+执法监管”双重防控体系,将围挡设置、车辆冲洗、密闭运输、裸土覆盖等7条指标纳入硬性管理要求。建立“白+黑”巡查机制,2024年4月-2025年3月,在运河路、新冶路、312国道等重要路段设置卡口,开展联合执法41次,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夜查相结合,2025年1-3月查处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和擅自设立弃置场各1起。创新政企联动机制,与轨道公司建立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应急响应三项制度,将8个地铁施工点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从源头产生到终端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下一步,钟楼区将持续深化建筑垃圾治理改革,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推动建立覆盖收集、运输、处置、利用的全过程标准化体系,全力打造“无废城市”建设样板区,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贡献更多实践经验。